反诈宣传进校园
筑牢校园安全墙
当提醒你要防诈骗时
或许你心中会有这样的想法
不会吧 不会吧
都2023年了
还有大学生被诈骗?
据悉,在被诈骗的人群中
在校大学生占据近七成的比例
身为学生
应该如何辨别和预防诈骗呢?
收下这份“防诈干货”
不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学校常见诈骗有哪些
1、寝室推销
有不少同学曾在学校周围或在公共场所遇到过陌生人推销,一般这些人都自称是师兄师姐,一番交流后借机忽悠同学购买商品或办卡实施欺诈,此类推销的物品大多没有售后保障,且信息不明确,在弄清楚之前,切勿主动购买,当心上当受骗,同时也要及时将这些行为向学校反映。
2、兼职受骗
不法分子以招聘业务员为名,发布虚假广告信息,一旦与其联系,便以收取介绍费、培训费等为由实施诈骗。“西政校勤工”有正规渠道为大家提供可靠兼职,让大家的兼职得到保障。
3、网上交友诈骗
一般都是通过网上添加好友,聊天后熟悉并成为好朋友或者发展为恋爱关系,善于利用花言巧语蒙蔽受害人的理智,再编造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钱财。对于网络交友,我们需要谨慎处理,不可感情用事。
4、虚构中奖
诈骗分子随机向手机用户或在互联网上发送中奖信息。一旦用户拨打“兑奖热线”,诈骗分子即以需先交“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种种借口让用户汇款来骗取钱财。
5、虚假奖学金
诈骗分子在学院奖学金评定期间,发送诈骗邮件,内附不明用途的二维码。遇到这些来路不明的链接或二维码切不可随意点开。诈骗分子巧妙利用学生的特殊身份,冒充各方对大学生实施从心理到金钱的全方位诈骗,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凡是关于钱财,仔细思考为最先,才能有效识别出骗子的骗术,防患于未然。
防骗小妙招
!
第一步:熟读防骗顺口溜
刷单赚钱别轻信,蝇头小利别动心。
有人借钱留个心,视频电话都要听。
红包返利不要玩,套路一环扣一环。
投资暴富是陷阱,本金利息套干净。
天降大奖砸中你,骗子伎俩鬼把戏。
防范网络的骗术,不贪便宜要记住。
天上不会掉馅饼,涉钱信息勿轻信。
诈骗手段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小心。
陌生信息不要理,以防害人又害己。!
第二步:下载国家反诈app
国家反诈中心APP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是一款能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内容的软件。软件包含丰富的防诈骗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各种网络诈骗,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被称为“财产安全疫苗”。
!
第三步:反诈app功能有哪些
1、提前预警。收到涉嫌诈骗的来电、短信、网址或者安装涉嫌诈骗的APP时,可以智能识别骗子身份并及时预警。
2、在线举报非法可疑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如果发现可疑的手机号、短信,赌博、钓鱼网站,诈骗APP等信息,可以在“我要举报”模块进行举报。
3、可查看最新诈骗案例。学习防骗知识,同时会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等人群特点,测试被骗风险指数,防患于未然。
4、风险查询。在给陌生账号转账时,可以验证对方的账号是否涉诈。
5、进行真实身份验证。在社交软件上交友、转账时,验证对方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对方冒充身份进行诈骗。下载反诈app就是选择了安全,选择了放心,还没下载的同学们抓紧时间下载吧,每多一个人下载就少一家人被骗,让诈骗从源头被打败。
真实发生的诈骗案例案例一
李某(化名)在某社交平台上收到一条私信,骗子说在网上充值做任务(兼职刷单),就可以赚钱,他信以为真,陆续充值3笔,总共被骗4000元。
案例二
张某(化名)报警称在网上退网课学费被诈骗。经核实,张某的手机收到了陌生号码发的两个短信,短信内容大概就是可以将之前报的“XXXX”网课进行退款,并让他加其微信,他使用自己的微信加了对方的微信,在对方的诱导下下载了指定软件。骗子以购买证券返钱的方式退网课钱为由对他实施诈骗,共骗5000元。
案例三
刘某(化名),在网上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加入某QQ群,后经群里的人推荐点击陌生链接,下载“XXX投资”APP充值进行虚假股票交易充值(也就是给陌生人转账)6次,先后共计被骗20000元。典型案例
是血淋淋的教训
更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警醒
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案例
对诈骗有更身临其境的了解
再次提醒大家
端正心态,不要妄想一夜暴富
提高警惕,保持理智
时刻紧绷防范之弦
谨防各种诈骗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来源:运城教育(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