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惊蛰始
微雨众卉新







巧手剪纸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在“惊蛰”到来之际,通过非遗剪纸项目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进行艺术加工,展现出“惊蛰”节气吃梨的习俗和万物复苏的景象,欣赏石景山区剪纸传承人杨秀英老师作品的同时迎接“惊蛰”到来,也丰富了业余生活,让更多群众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END

来源:石景山文旅(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