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给大家说了很多城市的区划变迁沿革,每个城市的区划变迁沿革都非常复杂,因为我国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让我国历经了诸多的变迁,在不同的政权执政期间,对于地域的划分需求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每个朝代的执政期间,每个地方的疆域也是不一样的,经历了5000年的历史变迁,才一步步形成现如今的区划格局。今天给大家说一下贵州和广西的区划变动,看看在这漫长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两个城市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区划变迁沿革。历史类型的素材寻找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点赞支持一下。
首先简单的说一下两个省份的发展情况和他们的变迁沿革。
贵州的简称是黔,作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区,贵州近几年的发展情况非常的出乎意料。现如今的贵州是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境内山地比较多,素来人们对贵州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呼。目前贵州一共有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如今的贵州常住人口有3800多万人,由于贵州地处大西南,所以说它的经济没有沿海省份那样发达,现如今贵州的人口总量在不断的减少。

很多人对贵州的历史也不是很了解,其实在我国古代时期,贵州被中原人称作是南蛮,它属于荆楚的一部分。在战国时期,贵州本土已经诞生了一个国度,夜郎国,它是西南地区比较大的国家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经在贵州地区推行郡县制,但当时贵州地区并不直接隶属于中原王朝管辖,一直到了西汉时期灭掉了夜郎国,然后郡县制度正式在夜郎地区确立。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贵州正式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东汉末年,三国纷争的时候,当时西南地区都属于蜀汉管辖,当时蜀汉政权在贵州地区设立了很多的郡县。
两晋南北朝还有隋朝的时候,贵州境内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区划改变。不过到了唐朝的时候,在贵州地区推行了新的制度叫做羁縻州还有经制州制度。这样的制度主要是为了稳定南疆的政治,还有经济。

宋朝的时候,贵州地区分成了很多的路,贵州大部分疆域都属于夔州路。元朝的时候,在贵州地区推行的一种制度是土司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模式就是让贵州本土的少数部落自己管辖自己。
明朝年间将贵州改为了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了省一级别的单位。清朝的时候经过了一系列繁杂的调整,才一步步形成了现如今贵州的区划格局。民国二年,贵州再次迎来了调整,将以前清朝的府厅州直接改成了县。同时贵州分为了三个道,分别是黔东道,还有黔西道,黔中道。1949年贵州正式迎来了解放,同年成立了贵州省人民政府,这就是贵州简单的区划变迁沿革。
再来看看广西的区划变迁沿革。

广西的全称叫做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自治区,广西的面积非常大,它的总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同时它又管辖了北部湾海域,大约有4万平方千米,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广西的常住人口为5,037万人,广西的首府是南宁。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上,它处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同时位于两广丘陵的西部地带,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比较多,其中以壮族为主,壮族占了整个人口的31%。
广西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地区。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广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4,740亿元,这样的经济数据在我国来说还是有些差强人意的。
广西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最早的时候广西属于百越之地,秦皇嬴政统一天下之后,曾经派50万军队攻打百越之地,岭南地区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行政区划中。纳入中原王朝王朝的版图之后,当时的广西主要属于桂林郡,还有象郡。之所以叫做广西,是因为宋朝的时候,广西所处的区域叫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在这里要给大家提一点,在1965年之前,广西的全名叫做广西僮族自治区,后来才改成了广州壮族自治区。

其实在战国时期,广西境内也有自己的国度。当时的壮族先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不过由于中央王朝对于广西地区的歧视,所以说在中原王朝的历史记载中,对于广西的称呼一直都是化外之地。
西汉年间,南海郡的郡尉赵佗自己称王,建立了自己的国度南越国,元鼎6年,汉武帝平定了南越国,同时在南越地区也采用了郡县制,将广西地区划分成了九个郡,西汉时期当时的合浦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
三国还有两晋时期的区划建制过于混乱,在这里就不和大家详细说了。隋朝再次迎来了一统之后,重新采用了郡县制度,当时的广西地区属于扬州部管辖。

唐朝时期采用的是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度,岭南地区一共有45个州。这45个州统称为岭南道,在岭南道下又设了5个督督府,简称岭南5管。唐朝年间将岭南道一分为二,分成了岭南西道,还有岭南东道。也就是这时候,广西成为了最早的独立行政区。
元朝统治的时候,当时对广西的管理基本上着重于军事控制。元朝设立了广西行中书省,这是广西以省的身份正式出现在我国的行政版图上,明朝时候继续采用了行省制度,不过将省改成了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叫做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的时候采用的是四级行政制度,分别是省,道,府,县,广西叫做广西省,它的省会是桂林市。
民国时期,广西仍然是省的建制,从广西第1次建省份开始到民国,它的省会一直都是桂林。同时这里不得不提一点,抗日战争时期广西的桂军是打击日寇消耗伤亡最多的部队。1949年广西迎来了解放,同年确立了省会南宁。

那么言归正传,贵州和广西到底有怎样的区划变迁呢?
在上文中大家也了解到,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当时的广西和贵州等地都是有很多的土司部落。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对手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对西南的少数民族根本无暇顾及。不过当时中原王朝对于这些土司布料的管控能力非常的有限,土司部落就像一个小国家,不允许中原王朝进行渗透。
清朝的时候开始正式解决西南地区的土司问题,清王朝铲除了外部威胁之后,开始治理西南地区的问题。当时采用最著名的政策就是改土归流,在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任命了他的心腹大臣鄂尔泰,管辖云南,贵州,还有广西,鄂尔泰成为三省总督。鄂尔泰走马上任之后,发现贵州和广西交界的情况非常的复杂,错综复杂的政权,让鄂尔泰难以管理。

公元1727年鄂尔泰上奏雍正,把广西省的荔波县,南盘江还有红水河以北的地区给贵州省管理。这片区域划分到了贵州之后,改名叫做贞丰州,清朝灭亡之后。这个州陆续组建了5个县,分别是贞丰县、紫云县、罗甸县、关岭县、望谟县。这5个县加上最开始划入贵州省的荔波县,一共相当于6个县。而这6个县加起来一共是有1360个村,也就是说从清末到近代以来,广西一共拿出了1360个村给了贵州省,现在这些地区的口音还有生活习性方面,都和广西更加的接近。
这就是贵州和广西的区划变迁沿革,在之后的文章会给大家介绍别的省份的区划变迁沿革,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感谢大家支持,再见!

来源:网易(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