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简介李春艳,任民镇中学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达市教育局“育心”心理教育志愿服务团队讲师、安达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从教25年,擅长家庭教育指导、亲子关系调整、学生心理辅导。曾担任地市两级心理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竞赛评委、教育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师。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性格塑造
大家好:我是安达市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的春艳老师,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初中阶段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性格塑造。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性格?性格是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相应的行为方式。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带有可塑性,那么,中学生的性格塑造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个人态度方面。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预防自卑、自负、放任自流;要培养诚实善良、关怀他人等优秀品质,防止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缺乏社会公共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等;
(2)个人情绪方面。培养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保持稳定乐观心态,防止自闭、抑郁等消极情绪;
(3)个人理智方面。培养孩子客观独立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能力,克服死板、不求甚解、主观臆断等坏习惯;
(4)个人意志力方面。培养孩子勇敢果断、顽强坚定、有恒心、有毅力,克服盲从轻信、脱离实际、虎头蛇尾;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
家长要通过民主、宽容的教育方式来塑造孩子的性格。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和孩子做朋友比保持父母的尊严更有教育效果”;父母要有包容心,尊重孩子的个性与习惯 。在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下,父母能够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人尊严,理解和宽容他们的不成熟,通过沟通和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积极的性格,这样能使孩子形成乐观、开朗、直爽、友善、合作、自信、自尊、独立的良好性格。这里要稍微提一下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处于青春期,所以,生理上的一些变化,也会影响后期的性格塑造。
青春期的女孩子情绪变化比较大,缺乏理智和意志,而且容易抱怨和烦躁,自尊心强烈,父母要注意细心观察,并注意沟通和引导,特别是尽量减少她的失败感,并特意为她制造成就感。
青春期的男孩子性格塑造的重点是理智和意志的培养,这将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和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收看,再见!
撰稿:李春艳

来源:安达教育云平台(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