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宣威市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遍地开花”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返岗复工也按下了“快进键”,在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踏上返岗列车的同时,本地劳动力市场也迎来火热开局。

这两天,在复兴街道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里,农户们都在为新一年的生产做准备。由于企业用工需求旺盛,让更多劳动者愿意留在家边务工挣钱。
工人符春玉:我家就是这里的,我感觉来这里也不苦也不累,还学到点经验管理,可以照顾家里。在这里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3000元左右,工作不用弯腰,感觉这份工作还是可以的。

据介绍,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计划投资6.68亿元,主要以苹果种植、蔬菜种植、种苗培育、农旅结合、康养教育为主。近年来,该企业为周边群众提供1200人以上就业岗位,实现群众务工收入2000万元以上。
复兴街道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负责人杜光应: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发挥地方区位优势,加大产业发展的力度,继续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加大用工的力度,真正地为宣威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西泽乡,全乡15个村连片种植辣椒3000余亩,作为当地“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火红的辣椒点亮了群众的“红火日子”。今年不少辣椒企业增加了育苗数量,还通过带动村民学习辣椒育苗和种植技术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新建村村民杨艳飞就是其中受益的一员,这是她在育苗基地务工的第二年,期间,她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技术,也有了自己种植辣椒的打算。

西泽乡新建村村民杨艳飞:去年我在这个辣椒厂挣了三四万元,今年我打算在务工的同时栽三四亩辣椒,我想今年收入肯定比去年理想一些。

在宣威市中博塑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加原料、称重、搬运、上车,大家都在抢进度、赶订单、忙碌不停。这是一家以生产农用地膜、棚膜的研发销售公司,宣威市作为农业大市,棚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激发了群众就业热情,让务工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金钥匙”。
工人胡昌鹏: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我将努力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这些都只是宣威市稳就业促发展工作中的一些缩影,近年来,依托市域经济、乡村产业发展、重大投资项目、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宣威市大力挖掘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宣威市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吕维荣:2023年,全市共有劳动力75万余人,已转移就业56万余人,其中20.7万人在市内就业。近年来,宣威市人社局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鼓励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扩大就近就业规模,目前市内务工年收入已突破80亿元。

接下来,宣威市将继续狠抓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将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作为就业的根本,把“商”招进来,“资”引进来,实现产业带动就业,就业支撑产业,让更多的宣威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记者:张黎立王菲
编审:符开红 李艳琼

来源:宣威M--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