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村镇浮竹村坚持党建引领,以保护、传承和弘扬东塘杖头木偶戏为重点,紧紧围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前谋划、科学规范”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省级非遗木偶戏传承人黄新华格外忙碌,他每天都走村窜巷,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木偶戏表演形式,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最新政策理论送到田间地头,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近年来,浮竹村高度重视东塘杖头木偶戏的保护和传承,通过保护与创新相结合的“党建+非遗”模式,巩固拓展基层宣传阵地,用心用情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围绕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等主题,创作编排一些群众听得懂的、喜欢看的,继续将节目送到群众门口,讲到群众的心里。”黄新华说。浮竹村杖头木偶戏又称“蚊帐戏”,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2010年入选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木偶戏是以人操纵木偶完成的表演,木偶头部只有两手指大小,上面雕刻各类头像,造型与戏曲中的任务形象相近。表演者只有一人,手脚并用,两脚踩打锣鼓,双手掌握两手挥纵杆进行表演,表演时说唱对白,唱腔既有浓郁的采茶戏腔,又有明显的客家风味,表演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深受群众喜欢,是浮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最坚实的阵地。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浮竹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基层宣讲阵地作用,组织党员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的各类文化志愿活动,不断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目前,该村已完成障碍建筑统拆工作,拆除各类低矮破旧构筑物40余处近2000余平方米,铺设排污、排水沟3700米,建设木偶广场、木偶戏台、村史馆等,修建入户道、硬化场地、白改黑面积超11600平方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乡村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下一步,浮竹村将继续以“党建+”为抓手,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用心用情做好便民服务工作。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化解风险矛盾,营造和谐的乡村环境,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作者:彭用明 黄康

来源:今日宁都(微信号)